大家因該常聽到人說,故事裡面要埋梗與下鉤子才會精彩。而何謂埋梗跟下鉤子呢?鬍子榮爸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理解!
首先簡單的定義一下,埋梗對我來說是要讓聽眾「哇!」,而埋鉤子是要讓聽眾問「然後呢?」
讓觀眾「哇!」,這個時候可以有很多情緒反應都算!
常見的是笑梗(說個笑話或有趣的故事),哭梗(感人的、動人的),甚至驚嚇(比方如果你這樣做~你就死定了!),恐懼(神棍常用這招,世界末日即將來啦!),只要觀眾的反應夠大且與你預設雷同,就算是成功的梗。
所以梗是讓聽眾從睡夢中醒來用的。簡單說就是維持聽故事的注意力啦!
之前有一位超厲害的簡報女神曾經教過我她的絕招:「一頁簡報一個梗」的地步!
當時還以她的簡報直接現身說法,哇靠!~真的每一頁都有精心設計的梗!實在是太強啦!
這些梗有互動,音樂,燈光,問問題,說故事等等。
但做到這樣這對我們來說都太難了啦!不過我親身試過,至少可以作到在聽眾注意力開始飄之前,趕快用梗把他們注意力拉回的地步!
以我自己的經驗,簡報的話大約是一個章節要埋一個梗,若以說故事的來看,差不多三到五分鐘埋一個梗是需要的!
而鉤子呢?則又是另一個境界了!必須要設計過,與主題緊密相關,前後呼應才算好鉤子唷。
鉤子的主要目的是讓聽眾問「然後呢?」
雖然同樣是喚起注意力,但「哇!」跟「然後呢?」最大的差別是:
當問了「然後呢?」之後,人會自主的開始去想後面的各種結局的可能性。
所以必須要讓人有帶入感,才會出現「然後呢?」
所以鉤子通常會在故事的中後段出現,以推理小說來比喻,就是當案件的前因後果都鋪陳的差不多後。
當讀者已經帶入書中角色,開始推論誰是兇手時。此時偵探發現的破案關鍵是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心急的你讀到此處,心中立即會湧出,「然後呢?」
鉤子差不多就是這種感覺啦啦!
當聽眾被你勾住,開始嘗試腦補接下來劇情,鉤子就成功一半了!
怎麼說才成功一半了呢?這樣不是已經勾上了嗎?
同樣用推理小說為例,如果最後這個案子的犯人是:
。
。
。
。
。
。
。
。
。
。
。
。
。
。
。
。
。
。
「外星人
👽」!

你因該也跟我一樣會想打作者吧! (好吧~我承認這是讀後期倪匡小說的感想!)
所以勾上只是前半的工作,接下來要讓聽眾被你的解釋說服,這才是更難的另一半!
因此鉤子需要前後連貫,具有中心思想,要能自圓其說!
至於怎麼在故事裡埋梗跟下鉤子呢?我們以後再好好聊聊這個部分囉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